写在前边#
不知道是不是时候,说出那句我背了很久的话了:
能让我抬不起头的,只有太阳了。
缺席#
我其实是个,靠激情做事的人,虽然我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够激情。最早最早最早写博客,在初中的时候,一是单纯的觉得这个事情很酷,二是自己搭建一个博客这件事情很难。前者是因为当年韩寒们大行其道,在一众网易新浪博客中,self host 博客更是酷。后者是因为,甚至在 aws 广泛推开之前,南航的论坛还是宿舍里拉个网线,你想付钱都没办法买个便宜服务器,更何况没钱。免费的服务器呢,又不甚稳定,随时就数据升天了。
于是,其实从一开始,我就是个喜欢珍藏数据的仓鼠。
谁能想到,到了 2025 年,写博客这个事情,仍然很酷。。。。。而且,自己搭建一个博客,仍然很难。这么多年里,随着博客退潮,韩寒们住进了上海别墅,小四们住进了上海堡垒,微博裸泳,公众号自媒体的潮起潮落,再到小红书和抖音里的 ugc under mcn,写博客这个事情,甚至酷且奢侈。
天哪,淘宝的 FED 博客都没了,团队都裁没了,这可是我曾经去工作的,重要心理支柱呀。
自己搭建一个博客的难度,即使在我吃了这碗饭这么多年之后。。。仍然都是非常难的。虽然现在我仍然几乎没有在服务器上花钱,我们有更多的稳定的诸如 vercel cloudflare 可以去白嫖,但是,这仍然很难。我从淘宝离职后,就开始用 nextjs 想自己完全重写博客替代之前的 typecho,但是。。。。。对吧,快四年了,依然没完成。当然,我在第三年的时候就放弃了,换到了 xlog。(也算是拜托了那些少年时期的中二文章
这也并不妨碍我,2022 年和 2023 年的两年的年终总结的缺席。
期待#
其实 21 年要结束的时候,有几个朋友来问我,“于老板于老板 你今年的年终总结有没有写呀 我还等着看呢”。其实被问的时候都蛮激动的,哎呀我的天哪,还有人关心我。
可能 22 年大家被磨成了钝角,就没人问我了。也因为我自己的一些原因,就没有写。就没有匹配到大家的期待。
其实写博客这件事情,是挺需要反馈的。这也是传统媒体退潮的核心原因之一。短视频才够短平快,博客这种 I 人的做作自留地,在这个时代没有生存空间。I 人自己写博客系统,甚至评论系统都是最后实现或者不实现的。
22 年的时候,大部分读研的同龄同学,开始找工作了。covid 闹剧进入了最如火如荼的地步。
23 年的时候,大部分读研的同学要毕业了。。。。。本来可能想去应聘叮咚鸡,结果发现村里不招这个岗位了。
悬着的心都终于死了,所以我们对 于未来 ,到底在期待什么?于未来?是于老板的笔名吗?
过去的事情#
写道这里其实我灵光一闪,为什么要做年终总结,其实成熟的人应该做三年总结!再成熟一些,应该和川普的任期同步总结!
其实整个 22 年,23 年,都是很焦虑的。这个词很好,焦虑,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两个字,轻易地总结三年多的时光。
22 年挺糟糕的,对吧。大家都会这么说,没有确定性的一年。但是我在 22 年其实偷偷地学了英语,甚至悄悄到没有惊艳到任何人。原来在 lockdown 期间,一天学个 8 小时的雅思,根本不是什么难事。然后就因为雅思考场封了,转考了 PTE。但是,不管怎么说,但是还是很有成就感的,完成了 21 年的时候,没有完成的一个 TODO。
申请到了 NZ 的 WHV。虽然最后直到签证过期也没去,但是阴差阳错的事情总会发生,那时候做的很多准备,谁知道后来都会用到?而且那个早上的北京时间五点,和 Immigration New Zealand 的 waf 做斗争,一度让我想去做中介卖名额。在刚刚过去的 24 年度,一个名额的价格已经卖到了人民币 4 万你敢信。
22 年我还留了个 “尝试学习更多样的语言,both programming and the REAL world language.” 我的天啊,我就是预言家是吧?真怕叮咚鸡哪天把我当预言家🔪了。过去的三年,大家每个人都开始变身 S,调教 AI,我的目标全人类和我一起实现了。
22 年是我拼命去欢乐谷 / 玛雅的一年。试图不断创造着,一天 20 次最速过山车的传说,来获取多巴胺。但是没有太如愿,所以 22 年 23 年,也变成了拼命帕罗西汀的一段时间。什么多巴胺?还是血清素靠谱!确实 ssri 能让人很快的变胖,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的,甚至有些想念陆峥医生。
22 年底,也很开心可以和大家一起走上街头,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上海。看到了特别团结的高校学生们,还是非常欣慰的。
23 年,首先见证了传奇烂尾楼天安千树的崛起。就像一切都没有拔地而起的哪些日子。
23 年也再一次来到了汕头,寻找以前留下的足迹。去了 cp29 ,果然胖了之后,最喜欢的小裙子都穿不下了。在上影节的大银幕上看了杨紫琼,狠狠带入第一代移民的自己。去新疆玩,开车亡命狂奔两千公里。然后回到上海之后发现公司没了。冬天疯狂滑雪,可爽了,在家里呆了好长时间。
24 年初开始,事情不对了起来,开始了和 ircc 的持续斗争。开始有意识的在上海更多的 city walk。中间去了桂林柳州,第一次去道外的溶洞玩。
第一次帮别人结婚跟拍!
但是随着夏天的到来也越发焦虑。从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,变成了单纯地怕他不来。
很多宏大叙述之前,其实中间的苦难会被自动忽略掉
所以说中间的很多喜怒哀乐,抓马抓驴,其实我对照着 Google photo,都不是很想得起来了。
轻轻一恍惚,十月份的时候,就开始准备来墨尔本的东西了。
然后就来了,买车,租房,生活很简单了。
现在#
其实吧,你如果问我,或者我自己问我自己,墨尔本的生活和上海相比,差别大吗?其实我得回答,差别真的不大。然后如果继续追问,有符合我的预期么?那我也得回答,非常符合我的预期。
差别不大,但符合预期,又发生了改变,这就是矛盾的事实。
过去的十年里,十多年里,我总是想着逃离逃离逃离,和很多人一样。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,我做了很多具体的期待,伴随着做了很多额外的焦虑。所以墨尔本的绝大多数东西,都在我的意料之中。就像是一篇青春疼痛文学,唱着唱着,自然就到了最平凡无聊白月光章节。
如果很有钱的话,在上海的生活,是要好于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大都市的。
这句话是非常对的。上海可以有很低的生活成本,但是代价是,你不被允许抬起头。
政治问题,始终是中国绕不开的问题,不管是对于政治投机者还是平民老百姓。甚至在愈演愈烈的近些年,大家在一些不需要自我阉割的场合,都也不再愿意提起政治问题 —— 因为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。政治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、生活、社会和技术问题,悲观地严重到,即使是现在政治问题立刻被凭空解决了,像肥皂泡一样,啪,没有了,经济问题也很难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。不合理的人口结构,不合理的经济建筑,实在是一个令人悲观的事实。这些身边的残酷悲观事实,和高高在上的政治压力,如何能使人抬得起头?
以后#
简简单单,想想以后的目标
- 和自己继续和解。在过去的四五年里,我已经坚持做这件事情了。环境的变化让我感觉到,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更好更深。
- 想清楚自己可以不要什么。过去的几十年里,我总是困在,自己想要什么的逻辑循环中。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至少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,可以想清楚自己不需要的是什么。
- 可以更多的去户外走一走
嗯,就这样。
更远的地方#
这篇文章其实我从一月底的时候就开始写了。一直拖延一直拖延。
过去的腊月和正月,是很久以来,第一个没有滑雪的冬天。
滑雪其实是在近几年,才在中国成为一项相对流行的运动的。无数的人因为无数的原因,接触到了滑雪,并且坚持了下来。如果你问我,一开始为什么喜欢滑雪,其实只是因为大学里,一个我其实并不怎么喜欢的一个老师的一句话 —— 滑雪的时候能体会到速度。
雪是划的越来越快了,但是让我享受其中的,是不是只有速度,是不是仍有速度这个因素,我自己都很难以说清楚了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身边能让我感受到速度的事情,真的是越来越多了。做时间的朋友,倒不如说是做速度的朋友。
的的确确,我证明了人不滑雪,不会死。也的的确确的证明过,人没有自由,也不会死。
在更远更远的地方,我希望我可以想办法证明,抬起了头,或许,或许会活得,稍微好那么一点点。